close
 

一般上班族開始有收入,就會想,自己什麼時候可以趕快累積第一桶金,但偏偏剛出社會,會有很多各式各樣生活開銷。像我剛進社會開始工作,時間大概是1991年左右,當時年輕人工作約一、二年左右,就會考慮買房子、結婚,我自己也是,但用貸款買房子,就會有負債,因此年輕人剛開始工作時,大部分都會先負債。

 

我認為對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、或剛結婚的年輕人來說,「理債比理財還重要」。要懂得如何在適當條件下,把債務負擔調整到最輕,比如說,挑選不同銀行,來調整房貸利率,節省利息支出;或是說用時間或其他方式,來累積多餘閒置資金,創造更多財富,就能夠更快還清債務。

 

我第一個工作在保險業。待在保險業的這15年時間,我都是利用保險來做理財。我認為,年輕人雖然要先理債,但也要預期可能發生的意外風險,要先把基本的保障買起來,有多餘的資金再去投資。

 

初期我買終身壽險、意外險,接著再買儲蓄險,後來就開始購買投資型保單。我覺得現在年輕人比較辛苦,因為保單預定利率低,想買到足夠的保障,金額比較高。且一般壽險採平準保費制,年輕時付得多,老了之後付得少,這樣設計是要避免老了付不起保費、沒有保障,但這使年輕人沒有辦法在年輕時,累積多餘資金。

 

現在投資型保單採自然保費制,有精準計算出各年齡要繳的保費,年輕就繳得少,我認為投資型保單比較適合現在年輕人,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,先買到基礎額度的壽險,再用多餘資金去看,投資型保單裡面有很多投資標的,可以照自己資金可放得時間長短,去規劃。

 

我覺得投資理財就是「資產配置決定你致富的關鍵」。因此,我建議多餘的閒置資金中,其中三分之一可以做兩、三年以上的長期性投資,像是定時定額基金;另外三分之一,可以做中期投資,像是做銀行的優惠定存款。最後三分之一放在可以馬上變現的流動性投資,像是外幣存款、貨幣基金等。

 

年輕人踏入社會,通常要靠儲蓄、投資、或置產中其中一種方式來累積第一桶金,但每個人要看自己的風險承受度、理財屬性,自己思考用以上三種方式中,那種方式來累積第一桶金。

 

元大銀行資深副總經理吳鴻麟


【 2013/10/05 經濟日報】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